搜索

浪浪山小妖怪:卷又卷不赢,躺又躺不平

[复制链接]
西班牙第四帅 发表于 昨天 11:0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8月2日,动画电影《浪浪山小妖怪》正式公映。
作为2023年高分动画剧集《中国奇谭》中“小妖怪的夏天”一篇的衍生电影,它在上映前曾引来不少观望与顾虑。然而,影片映后口碑与票房一路高歌,截至发稿时,累计票房已突破6.15亿元。


在笔者看来,《浪浪山小妖怪》是今年暑期档最大的惊喜。影片没有刻意说教,而是让观众在前半段对小妖们的“职场”遭遇捧腹大笑,在共鸣中与角色建立起情感联结,再于后半段被那份属于普通人的、笨拙又坚定的英雄主义自然而然地打动。
这种举重若轻的叙事能力,搭配上回归传统、温润治愈的二维水墨画风,最终成就了一个动人的故事:一个关于“无名之辈”如何在生活的巨大浪潮中,寻找并肯定自身价值的故事。


《西游记》的故事,早已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。我们对英雄的想象,对冒险的渴望,大多始于遍历传奇与磨难的师徒四人。
可以说,《西游记》构建了我们民族对于英雄、正义与理想最朴素的宏大叙事。
而《浪浪山小妖怪》所做的,正是对这份我们无比熟悉的集体记忆,进行了一次温柔而彻底的重塑。它勇敢地将追光灯从英雄身上挪开,打向了舞台最边缘、最昏暗的角落,让我们第一次看清了那些“无名之辈”的挣扎与觉醒。


梦想离开浪浪山的小猪妖,因考入大王洞屡屡失败,又不慎搞砸了差事,被迫与蛤蟆精、猩猩怪、黄鼠狼精一同出逃。为了出人头地,四个籍籍无名的小妖决定组成“山寨”取经团队,假扮唐僧师徒去西天取回自己的“真经”。
他们的旅程,始于一场投机的模仿秀,却在与善良村民的相处中,逐渐被信赖、被托付,第一次体验到身为“英雄”所背负的责任和价值。最终,在面对强大到难以匹敌的黄眉怪时,他们放弃了伪装,选择为保护村里的孩子而献出一切。
在那一刻,他们找到了比长生不老更宝贵的、属于自己的“真经”——忠于内心的善良,并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。


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童话

影片大量采用现实主义笔触,用近乎白描的方式,一层层撕开了我们对神话世界的浪漫幻想。
第一层解构,是颠覆了善恶二元论。
我们从小被教育,神佛代表绝对的正义,妖怪象征绝对的邪恶。但电影却告诉我们,善恶的边界,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模糊。
主角团是四个各有缺点的小妖怪:小猪妖空有梦想却眼高手低,蛤蟆精油滑投机甚至有些懦弱,黄鼠狼精满腹牢骚,猩猩怪则胆小社恐。
他们不完美,甚至有些“废柴”,但当灾难来临时,他们内心深处却闪烁着最质朴的善良。


反观所谓的“正派”,实在让人不寒而栗。
黄眉怪作为一方妖王,掳走童男童女,作恶多端。可是,当他被主角团拼尽全力打败后,他的主人——那位本该代表慈悲与正义、高高在上的弥勒佛——出现了。
没有惩罚,没有问责,只是轻描淡写地给了他两件新法宝,让他整理行装,继续去为唐僧师徒凑够“九九八十一难”的KPI。


如果说这种包庇还只是对“恶”的纵容,那么接下来的一幕,则直接拷问了“善”的本质。
当身边的童子问及那四个小妖该怎么办时,弥勒佛只是“哈哈哈”地大笑,用轻蔑的笑声将他们的生死置之度外。
在这里,影片探讨了一种更高级的“恶”——并非主动施暴,而是身为“善”的代表,却对真正的善行抱以彻底的冷漠与无视。这种“善”的缺席与麻木,比妖精主动的作恶更令人心寒。


第二层解构,则撕去了挡在神佛世界面前的薄纱,直接隐喻了令人感同身受的当代职场困境
小猪妖为了得到一份大王洞的稳定工作,努力“考公考编”了三年,却次次名落孙山;
为了在领导面前留下好印象,他拼了命地刷锅,结果因为“工作太出色”,把大王祖爷爷留下的墨宝给刷没了,功劳瞬间变成黑锅,被全山追杀。


当四个小妖踏上旅途,才从他人口中得知了那个最令人泄气的真相:真正的取经人团队,个个都是“关系户”。
孙悟空是八百年前就和如来佛祖认识的“齐天大圣”,猪八戒和沙和尚是天庭下放的“空降干部”,唐僧更是佛祖的嫡传弟子,与人间帝王称兄道弟。
而他们这群一无所有的“草根”,拿什么去跟别人比拼?


在结尾处,电影还借孙悟空之手,为这个问题写下了更心酸的注脚:
四小妖与黄眉怪大战结束后的早晨,真正的师徒四人终于抵达小雷音寺。
大圣发现了在草丛中投来崇拜目光的、已经被打回原型的小猪妖。他从身上拔下四根毫毛,送给小妖们,让他们在关键时刻用来保命。
对于孙悟空这样的“大人物”而言,送出几根毫毛或许只是举手之劳,但对于小妖们而言,这是他们拼尽一生也无法企及的“外挂”。


这几根毫毛,似乎定义了小妖们在这场旅途中的“失败”——无论如何挣扎,他们终究是需要被强者施舍的弱者。
然而,如果小猪妖当初“考公”成功,在浪浪山中寻得了编制和“地位”,会怎样?
答案或许有些残酷:他可能会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和办公室政治中,彻底磨灭掉看世界的梦想,忘记自己也曾渴望远方。
因此,这次被规则淘汰的、世俗意义上的“失败”,反而阴差阳错地,成为了他自我实现之旅的真正起点。


在规则之外,寻找自己的路

当电影把所有美好的想象都一一打破后,它并没有把我们推向虚无与绝望,而是开始在废墟之上,为普通人构建新的精神内核。
在好莱坞经典的叙事模型里,英雄在完成一系列试炼后,总会获得巨大的回报,比如迎娶公主、获得王位。但《浪浪山》却彻底改写了这个模式。
小妖们在完成了此生最英勇、最无私的壮举后,结局却是耗尽修为、被打回原形。


这种对功利主义成功学的决绝倾覆,迫使观众和角色一起去思考:如果终点没有鲜花和奖赏,那我们拼尽全力的旅程,意义究竟何在?
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,就藏在角色的成长之中——从模仿者到践行者的蜕变。
电影花了大量笔墨去描绘他们最初的笨拙:用破布当袈裟,找根烂木头当金箍棒,滑稽地模仿着他们心中英雄的样子。


这像极了每一个初出茅庐的我们,总是试图去复制成功者的路径。然而,真正的成长,恰恰发生在他们放弃模仿的那一刻。
当那个最胆小、最社恐的猩猩怪,在生死关头,撕心裂肺地喊出那句“我是齐天大圣”时,他模仿的早已不是孙悟空的外形或招式,而是真正继承了那种不畏强权、敢于挑战宿命的精神本身。


于是,“真经”的内涵,也被彻底重写了。
它不再是遥远灵山的几卷经文,更不是长生不老的虚幻奖赏。当黄眉怪轻蔑地问小猪妖“你到底想要什么”时,小猪妖说出了那句整部电影的题眼:“我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。”
这句看似简单的话,却是对那个“英雄之旅为何出发”的问题,所能给出的最真诚、也最深刻的回答。认识自我,忠于内心,并鼓起勇气去守护自己珍视的东西,就是属于每个普通人的无价真经。


决战胜利背后的“精神逻辑”

如果严格地从战斗力数值的角度分析,影片的决战似乎存在一个逻辑上的跳跃——四个孱弱的小妖(即使四者合一),尚且连黄眉怪的普通招数都招架不住,为什么能在最后关头,战胜了释放大招的黄眉怪?
或许,这场胜利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物理层面的胜利,而是精神层面的胜利。


它遵循的是一种“返璞归真”的内在逻辑。当四个小妖怪在最后关头,抛弃了所有模仿取经人的伪装——扔掉了武器,撕掉了戏服,以最原始、最纯粹的自我姿态发起冲锋之后,他们身上迸发出的,是一种源自守护和本能的原始生命力。
这股力量凝聚成了他们最强的招数,却也是以耗尽自身为代价的、仅能使用一次的招数——用过之后便会彻底打回原型。
你瞧,普通人即使倾尽所有的致命一击,也依旧是脆弱而短暂的。


但也正因如此,这种力量才不是为了战胜,而是为了守护;是一个个体为了守护心中珍视之物而赌上一切时,所能爆发出的、超越修为和法宝的精神能量。
它不讲“战力值”,只讲“一颗心”。
这才是影片想要传达的:真正的力量,并非来自于你模仿谁、扮演谁,而是你究竟是谁、你为何而战。


结语

故事的结尾,没有逆天改命的奇迹。小妖们依然是小妖,他们没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,世界也还是那个有无数规则的世界。
但,这或许正是它能如此深刻地打动成年人的原因。
我们都曾幻想自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孙悟空,却在一次次被生活捶打后,慢慢接受了自己只是浪浪山里一个普通小妖怪的现实。


电影用最温柔的方式告诉我们,成不了孙悟空没有关系,当个浪浪山的小妖怪也很好。
平凡不等于平庸,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,依然能选择善良,依然能保有勇气,依然能为了“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”而努力折腾,这本身,就是属于我们每个普通人,所能达成的、最伟大的英雄主义。


而那些在影院黑暗中,伴随片尾曲悄然滑落的泪水,或许正是我们与自己平凡人生的和解,与这个不完美世界的释怀。
撰文 | 张鹤妍
编辑 | 钱琪瑶
*本文为BOOK方物独家原创内容
未经BOOK方物授权不得转载,欢迎分享转发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加入我们

×
西班牙华人网 http://www.bbs.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。
评论1
西班牙第二帅 发表于 昨天 12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结尾是这样啊……
西班牙华人网 http://www.bbs.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我们

本版积分规则

热点图文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西班牙华人网

GMT+1, 2025-8-13 16:22 , Processed in 0.063372 second(s), 3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